香港被稱為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有超過700w人口居住在這個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和世界上很多大城市一樣,這里的土地可謂寸土寸金。極高的生活成本和極小的居住面積是在這里的生活真實寫照。
跟中國其他城市的年輕人一樣,買個大房子成了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即的夢想,Michelle和Andy便是其中一員。
由于兩人都在中環(huán)上班,作為香港中心位置,這里的房價達到了驚人的20w/㎡!但為了工作生活的便利,他們還是傾盡積蓄在這里購置了一套一居室公寓。
然而由于房價太高,他們公寓的總面積也只有309平方英尺合28㎡。
雖然面積小,可是他們對新家卻有一個愿望清單:一個家庭影院,健身房,一個大廚房,一個全尺寸的浴缸,和充足的存儲空間。
而這一切,顯然看起來也是一個天方夜譚的愿望清單而已。
但他們沒有放棄,被很多設計公司一次次拒絕后,他們遇到了LAAB的設計師們。
雖然把這一切放進一個如此小的公寓中看來了更像個 impossible mission,但他們還是決定試一試。
這是改造前公寓的樣子:屋內(nèi)破爛不堪,不僅房間面積狹小,且不規(guī)則。在這個地方,開發(fā)商根本不會考慮戶型好壞,因為在這里面積才是王道。
根據(jù)Michelle和Andy的期望,設計師給出了他的設計方案:用時間換空間。
“因為面積有限,我們必須考慮如何將一天中不同時間各個地方的不同各種功能結合起來。”設計師這樣說,即在三維的平面中,又加入了時間這個維度。
比如,浴缸在不用的時候也可以是一個沙發(fā):
有客人來的時候,還可以變成一個家庭影院中心:
當有客人留宿的時候,還能充當一個臨時的客房: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各種各種不同的功能區(qū)在不同的時間可以互相轉換,以便實現(xiàn)區(qū)域功能的****化。
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上,設計師也是充分利用每一寸面積,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利用的地方。
比如泉涌式洗手臺。
工作臺可以用來工作,打開玄關就是洗菜池。
充分利用上部空間的,電動儲物柜。
充分利用底層空間的儲物箱。
不僅考慮到人的生活需求,設計師還充分考慮到Michelle和Andy養(yǎng)的三只小貓,盡量給它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舒適的活動空間:
天花板頂部的貓抓板。
隱蔽的生活空間和抽拉式貓食盆。
經(jīng)過一番改造,那個曾經(jīng)陰暗破爛的小公寓,搖身一變成為了生活休息功能區(qū)完善的新房:
每天再不用擠地鐵上班,在離公司最近的地方有大把時間收拾自己。
還可以晨練。
周末邀請三五好友來家做客,現(xiàn)代化智能家居的使用,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即可為他們開門:
智能家居的神奇不僅于此———小屋建大屋
做一桌可口的飯菜與好友共享:
開一個小型party,盡享周末閑余時光:
誰說房子小就要擠擠?這么小的地方,也可以有一應俱全的功能?赡苓@并不是最牛的設計改造,但對于Michelle和Andy來說,這就是最好的設計吧。
Small home ,Smart home。其實,小房子也可以有大智慧: